这段时间全国妈妈跑医院,甚至把医院当作了露营地。也有各种大咖、官媒为支原体感染的爆发降温;也有一些分析指出现在支原体感染的孩子前3年基本没出过家门,刚开始旅游,就各种不适应,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规律。
旅游期间孩子们都会出现饮食不当,急行军式旅游,面包水果当作一餐,饮食就没有那么严格控制,再加上放假,无论是聚餐还是出去玩儿,难免会“胡吃海塞”,在连续两顿火锅的加持下,积食问题不可避免又出现了。
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与学习群交流(V:m1413519) 很多家长急于降温,总是要打退热针,什么叫退热针呢,很多就是激素。喜炎平和炎琥宁的危害,以前说了太多遍,就不重复了。 关于宝宝发烧,咱也讲过:发烧是好事,急得团团转的老母亲才真该降降温、醒醒脑!免疫系统正在全力作战,直接来一针地塞米松,釜底抽薪,抑制免疫系统的战斗,宝宝体温倒是迅速下降了,但表面的平静其实很可能就在暗地里把城池都拱手相让给敌军了。无论多严重,只要打一针地米,立马见效,恰似武林高手对决之前服了毒让自己功力大增,赢了场子,回到家关上门吐血。 《中国 0 至 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征指南》直言: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。 除了激素还有什么用药禁忌? 我从业生涯里,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家长控诉过顺尔宁,我也并不是和西药有仇,只是就事论事,但我清楚记得曾经接待过副作用最严重的一个孩子,最后送去精神疾病防治中心…… 所以找我咨询病情的病人,尤其是儿童,我都不建议不到难以忍受的时候,不要服用这个药(孟鲁司特钠)。美国FDA在多年以前就已经严正黑框警告了此药的问题,它虽然能够暂时缓解气道内痉挛,但其实并不能治好过敏性咳嗽,或咳嗽变异性哮喘...... 其实,不单单是顺尔宁,几乎每个西药都经历了如此的过程: 即将上市,媒体炒作,万众期待。 上市之初,高价购买,还要托人,甚至境外寻找。 几年之后,副作用频发,导致各种安全隐患。 这样的戏码在我职业生涯中看到无数次了,对于所有的西药我的观点永远是平时不用药,急时用老药。 孩子出现支原体感染应该怎么办呢? 调整了孩子的饮食,主要是两方面: ➡️一是停止肉蛋奶的摄入。 ➡️二是少食多餐,随饿随吃。 忌口是为了减轻肠胃负担,这也是很多小伙伴容易“踩坑”的地方,认为越生病越要“吃好的”,补充大量营养。但是,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会使体内热量增加,促使体温上升,不利于身体恢复。 对于当代的中国娃娃来说,好东西是益生菌、小球藻、蔬菜、水果,早就不是肉了,孩子身体的信号很明确,吃不下肉,要充分理解这个信号。 我想说的是,在病毒和细菌面前,我们可以给孩子的免疫系统多一点信任,多一点时间,也许有惊喜呢? 国际上对于免疫力有几种分型: ➡️薄弱型免疫力失衡: 典型特征:每年3次感冒,持续几周都不好,醒来感到很疲惫,有时旅行或出差时会腹泻,水土不服。这就很可能是薄弱型免疫失衡,也就是由于免疫力低下导致的免疫失衡。 ➡️灼热型免疫力失衡: 典型特征:很少感冒,但血糖、血脂偏高,体型肥胖,每周喝6杯酒以上,经常吃快餐或深加工食品。这些都容易引起慢性炎症,导致灼热型免疫失衡。 ➡️亢进型免疫力失衡: 典型特征:如果经常不定期季节过敏,打喷嚏,或者对气味有特殊的生理反应,对某种食物不耐受。这类免疫失衡的起因是免疫系统的辨识能力下降,不能正常辨识入侵物,就开始敌我不分,无差别攻击自身健康细胞。 ➡️误导型免疫力失衡: 典型特征:这种失衡是四种类型中最复杂的,同时还会伴随灼热型免疫失衡。像关节痛、关节肿胀、持续肌无力以及自身免疫疾病(红斑狼疮)都属于这个类型。这类免疫失衡是免疫系统被误导,开始攻击自身健康细胞。 纯净生活饮食是专门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饮食,侧重于从饮食中剔除容易敏感的食物,旨在降低整体炎症来干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疾病。
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与学习群交流(V:m141351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