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净生活,无疾自愈

图片展示

吃大闸蟹会引发痛风?祸根原来是它!

作者:纯净生活 浏览: 发表时间:2023-10-11 09:52:56

秋风起,蟹脚痒,秋天怎么能少了大闸蟹呢!自古就有食蟹的传统,红楼梦的第三十七、三十八回描绘了众人在大观园赏月食蟹的场景。

 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与学习群交流(V:m1413519)

很多人担心吃蟹会引发痛风,其实不让痛风患者吃海鲜,不是因为海鲜嘌呤高,而是因为它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特异蛋白。动物内脏、菌菇类食物也是一样,它们都不是完整的蛋白。我们很少看到有人吃猪肉过敏,但对大闸蟹过敏、海鲜过敏的人很多。


吃了螃蟹后身体不适的原因有很多种:


➡️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。螃蟹是一种免疫力极强的食腐动物,故其胃肠中常携带致病细菌和有毒物质,一旦螃蟹死了或濒死,病菌就会大量繁殖,并滋生出一些生物毒素。


➡️组胺。螃蟹体内还含有较多的组氨酸,当螃蟹死后,组氨酸迅速分解,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质。组胺是过敏反应中强烈的炎症因子有多种生理病理作用。若摄入食物中本就含有组胺,则可引起类似过敏的反应。随着蟹死的时间越长,体内积累的组胺越多,而当组胺积蓄到一定数量时会造成中毒。



➡️过敏。有些过敏体质的人,恰恰很不幸,对螃蟹过敏。进食螃蟹后,螃蟹中的致敏蛋白会引起免疫系统介导产生过敏反应,以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为主,多数为速发反应。


蟹的致敏蛋白有多种,也陆续有研究发现新的致敏蛋白组分。


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是大多数甲壳类动物的,且具有一定交叉反应性(如Scy p 1、Pro p 1、Cha f 1、Chi o 1、Eri s 1)。


次要过敏原有精氨酸激酶(Scy p 2、Chi o 2)、肌浆钙结合蛋白(Scy p 4、Chi o 4)、磷酸丙糖异构酶(Scy p 8)。


最近还发现了河蟹的卵巢发育相关蛋白EJO1(Eri s 2)也是一种致敏蛋白由于不同种类蟹致敏蛋白组分构成上的不同,有些可能有交叉(如原肌球蛋白过敏),有些也可能有差异;另外,食物加工烹饪的影响、不同食用部位的差别等因素,也导致了食物过敏的复杂性。


大闸蟹营养非常丰富,每100克大闸蟹可食部分中含有17.5克蛋白质,2.6克的脂肪,103千卡热量,126毫克钙,同时还含有铁、磷、硒、锌、钾、维生素A、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素。可以说它是低脂、低能量、高蛋白、营养丰富的一种食物。


为什么总能看到吃大闸蟹住院的新闻呢?原因基本只有一个:就是吃太多了!


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,每100克河蟹(大闸蟹是河蟹的一种)可食部分的胆固醇含量约235毫克,按照《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》,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少于 300mg,而高胆固醇血症者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 200mg,那么一只螃蟹基本上就可能让胆固醇超标。


大闸蟹是高蛋白、高胆固醇的食物,一次性吃太多,一方面,会促进胰液分泌,导致胰管压力升高,诱发急性胰腺炎。另一方面,胰腺是负责消化的,一次性吃了太多,胰腺的工作压力一下子变大,这都可能导致胰腺受损,出现急性胰腺炎。


因此,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的朋友,不要一次吃太多,尤其是蟹黄,以免胆固醇超标。



每100克大闸蟹可食部分中的嘌呤含量约为82毫克,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在50毫克-150毫克之间属于中嘌呤类食物了。因此,痛风发作期肯定不建议吃。痛风缓解期实在想吃,可以适当少吃,但吃的时候不要跟啤酒、甜饮料一起,同时其他中高嘌呤的食物摄入量要同步减少,否则会加速尿酸的形成,诱发痛风。



2023年10月11日本周三晚,我将在微信群跟大家聊聊,秋季合理饮食,远离“危险食物清单”,远离身体各种疾病的科学养生知识,欢迎大家来听听。

 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与学习群交流(V:m1413519)

文章推荐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