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贴秋膘”,指在立秋之际,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,体重减轻叫“苦夏”。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,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。
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(V:m1413519)
在那个没有科技与狠货的年代,食物供应严重不足,肉更是弥足珍贵;所以,中医先贤几乎没有见过糖尿病、高血压患者;每天看到的都是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居多,肠胃问题居多。所以,也留下中医无法治疗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遗憾。 其实,和中医治病相比,回归到正常合理的生活方式,人是不会得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疾病的。 经历了苦夏,秋季是收获的季节,冬季又将面临寒冷,多一分肉,多一分耐寒,多储备一点脂肪,冬季就多一分热量。既然秋季是夏冬之间,弥补苦夏的损失,储备冬季所需。 瘦了当然需要“补”,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,要吃味厚的美食佳肴,当然首选吃肉,“以肉贴膘”。 俗语说“夏过无病三分虚”,秋意渐浓,而秋天正是一年中最适合调养身体的季节。过去人们注重“贴秋膘”,一是因为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,这个时候农作物已然成熟,二是与动物过冬的情况类似,通过多吃肉等食物来补充蛋白质与脂肪,从而让身体储备好脂肪以便过冬。 不过如今社会发展与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人们不需要为了熬过寒冷漫长的冬天而趁着秋季多长“肉”了,那么如今秋天的养生活动,有哪些是要注意的呢? 当代人遵循中医养生理念,但应该换个方式,古人大多数是热量不够,现代人是维生素不足,古人多数是因为缺阳体虚,当代人更多是阴虚火旺。 当代人如果强调秋季贴秋膘,明显的就是身形变肥胖,而过度的脂肪贴到血管上,也会增加患有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等病症的风险。 其次,初秋夏季湿热还未散去,脾胃功能较弱的人,如果此时盲目贴秋膘,会加重脾胃的负担,导致消化功能紊乱,反而更容易诱发胃肠道疾病。并且,秋天气候干燥,大量进食肥腻的肉类和油炸食品,还容易“上火”,甚至引发高尿酸血症和其他部位的慢性炎症。 很多人问我中医为什么效果差了?或者说中医西医化了,其中很重要的一点,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西方化了,高热量饮食、熬夜等等,让我们身体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人。 当代人秋季养生应该着重于以下几点: 冬季寒冷,血管硬化,高血压比较高。秋季应该从低糖、低油的夏季饮食,过渡到好糖、好油、低盐的秋季饮食,为冬季心脑血管高发做好准备。 不提倡吃大量肉来进补,但是蛋白质类食物要充分吃够,让膘贴在肌肉上,贴在腿上,保持维生素A、维生素B族和叶酸的摄入,多吃润燥食物。 秋后天气转凉,空气越来越干燥,日常饮食应以润燥为主,供给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。可以多吃些绿叶蔬菜、红黄色蔬菜水果,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,或者学习美国人吃一些润肺营养补剂。
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(V:m141351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