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净生活,无疾自愈

图片展示

积食生百病,难道饿着孩子才正确吗?

作者:纯净生活 浏览: 发表时间:2023-07-28 11:48:22

若要小儿安,三分饥和寒”,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古话。

 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(V:m1413519)

如果孩子吃得过多,超过了脾胃运化功能,未消化的食物就会积滞,腐败,产生内热,中医上叫“积食郁热”。 


(1)食积与咳嗽肺炎  


中医有句话:“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。” 食积会导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碍,出现水液代谢障碍,聚而成痰,需要从肺排出,肺气上逆,导致咳嗽,甚至肺炎。


(2)食积与发热  


食物不能消化,堆积于胃肠道,食积时间长了,会腐败、发酵,在肠胃中“堆肥”,堆肥化热,热蒸于内,体表的温度就会上升。


孩子有口臭,大便酸臭、甚至臭如败卵,手心常

(3)食积与反复感冒   


食积发热,积滞的食物在肠胃内热蒸腾,皮肤毛孔开放,容易感受风寒,出现反复感冒


(4)食积与腹泻   


食积胃肠,阻滞肠胃正常升降,导致胃气不降、脾不升清,出现腹胀痛、泻下酸臭粪便,食积不去,腹泻反复发作,难以治愈。


(5)食积与便秘   


食物积滞肠腑,肠道蠕动减慢,积久化热,水分被肠道吸收,大便干结,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,出现大便秘结不通。


(6)食积与贫血  


古代儿科专著《幼科发挥》说:“太饱伤脾”,意思是说“小儿吃的太饱,会损伤脾的运化功能”。脾具有把饮食物转化为精微,将精微运送至全身,濡养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的功能,称之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。食积损伤脾的运化功能,导致脾虚,气血化生不足,又加之儿童生长发育迅速,需要充足的营养,所以食积日久,很容易出现血虚,贫血


(7)食积与夜啼   


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 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。所以食滞于中焦脾胃,胃气不和,肚子胀满、甚至胀痛,睡眠必定不好,辗转反侧,睡眠不安;食积化热,小儿心烦,容易哭闹不安,出现夜啼


中国的饮食习惯提倡:“五谷为养、五畜为益、五菜为充、五果为助”,就是说要以谷物为主食,肉类、蔬菜、水果为副食。现在很多孩子零食过多,影响脾胃消化吸收。

  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(V:m1413519)

文章推荐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