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讲人:杜铭院长
(文字整理于杜院长讲座视频)
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(V:m1413519) 我们永远是站在科学的前沿来帮你们去寻找一些知识,把大家脑海当中的困惑一点点解决掉。 01 正确解决青少年的抑郁问题 现在我们很多家长都开始关注孩子在青春期的抑郁问题。因为大家越来越发现抑郁症属于高发的一种疾病了,而且越来越低龄化。当代家庭当中有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和父母的矛盾。包括关着门不愿意出来见面,或者晚上熬夜沉迷网络等等一些情况。这些情况的结果是什么呢? 曾经研究过70万的抑郁症患者,25%的抑郁症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就有了。我们来看一篇文章,就谈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,我国抑郁症发病率跟国际“接轨”,也是在青少年阶段已经1/4人出现抑郁症状。 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-2020)》中显示,青少年的抑郁症检出率为24.6%,其中重度抑郁比例为7.4%。年级越高抑郁的人就越高,小学阶段的抑郁率为一成左右,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约为1.9-3.3%,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,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.6%-8.6%。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,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.9%-12.5%。 发病期的症状包括什么呢? 自残,用笔在身上瞎画,用笔尖扎自己,怪异举动等等。当家长发现这种行为的时候,多数会选择责骂孩子,但是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抑郁状况。研究中显示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40%,所以能不能辅导孩子度过青春期,真的要看家长的处理方式。你们今天就可以学会如何去面对这样一个情况。 抑郁症背后的真相 首先要懂得为什么青春期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状态?排除社会因素、成绩因素外,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发育期的性激素改变,大脑发育过程对社会和风险意识的影响,人体生理影响情绪,我们的HPA轴包括下丘脑-脑下垂体-甲状腺,是人体对压力或称为应激反应的重要机制。 当压力产生,大脑的神经递质会唤起HPA轴,首先是下丘脑作出反应,分泌“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”(简称CRF),CRH到达脑下垂体,使之分泌“促肾上腺皮质激素”(简称ACTH)到血液循环系统,ACTH会跟肾上腺的受体结合促使皮质醇的释放,而皮质醇跟抑郁症有很大关系。 所以大家一定要理解,抑郁症的背后是皮脂醇的过度释放。史丹福大学在2015年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,62名女孩从9-14岁开始提供她们的唾液皮质醇样本,大概一半受试者的母亲是抑郁症患者,另一半的母亲没有抑郁症,研究一直跟踪这些孩子到18岁。期间发现并不是所有经历心理创伤性事件(父母离异、丧亲、失恋、跟老师或同学闹矛盾….)的青少年都出现抑郁症状,只有基线(baseline)皮质醇全天总量(AUC)高的受试者,同时经历心理创伤后,才更容易出现抑郁症。 所以说大家要知道作为父母来讲,最容易管住孩子的是饮食,他唯一离不开你的也是饮食。到了这个年纪,你让他看书、看电影、看医生其实都是无效的,他唯一对你能依赖的是你做的饭。所以在这个机会当中,恰恰让我们理解了一句话。生活习惯和饮食的影响,直接会针对我们的压力荷尔蒙和性激素的分泌。皮脂醇是我们昼夜分泌的激素,早上是皮脂醇的高峰,晚上是皮脂醇的低谷。所以说熬夜这件事情会让我们成年人和孩子出现皮脂醇的分泌紊乱。 美国德萨斯州大学发表的前瞻性研究,跟踪了4175名青少年一年时间,发现睡眠和抑郁症是双向影响的。当睡眠时间不足,一年内出现抑郁症的风险增加,换过来,当抑郁症状出现也会增加失眠的风险。人体昼夜节律影响体内几十种不同的荷尔蒙分泌,当睡眠和荷尔蒙分泌时间错配,就会增加各种疾病的风险,包括抑郁症。 当家长无法时时刻刻去监管孩子的社交、学习、睡眠这些的时候,唯一可以管控的就是他们的饮食。在对抑郁症青少年的调查中也发现,在他们的血液中脂多糖会刺激皮质醇的分泌。 脂多糖是导致抑郁症的罪魁祸首吗? 人体免疫系统受到脂多糖的刺激后,致炎症细胞因子增加分泌,皮质醇的分泌也随之增加。 同样反映全天总量皮质醇的AUC显著上升。脂多糖是细菌的细胞壁组成物,在不健康的饮食下,肠道菌群失衡,脂多糖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,导致身体炎症和皮质醇升高。 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家长可以去注意和管理的。你们懂得了纯净生活的意义,看到了自己孩子身上的一些变化。比如说他想喝奶茶,你是不是可以给他用纯正的红茶配一点点的奶泡,做一个像奶茶的东西,这比外面买的奶茶要健康。 你会发现如果孩子能健康饮食,减少糖和精制碳水的摄入,就可以让脂多糖减少。那么减少油炸食物也能够减少载脂蛋白从肠道带进血液去的。这都是减少皮脂醇的有效办法。所以说汽水这样的一些含糖饮料,不单单会增加内脏脂肪,还增加了皮脂醇,所以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。 抑郁症从出现病症到确诊有好几年的时间,大家要尽早发现,尽早管理。其中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要理解脂多糖的作用,生活作息和饮食都影响着身体的荷尔蒙,包括皮脂醇。当你通过饮食调整,控制住脂多糖来源和皮脂醇的结构,就能够让孩子远离这种疾病。这种诸多情况出现的时候,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悄无声息的去干扰他们的身体情况。 02 如何降低脂多糖? 什么叫脂多糖? 脂多糖(LPS)是细菌毒素,如果它们进入血液,会引起炎症和健康问题。正常情况下,脂多糖通常安全地存放在肠内,如果您感染,“漏肠”或吃了过多的脂肪食物,就会通过进入血液而变得有毒。 如果有感染或“肠漏”,脂多糖可能会进入血液。它们可能引起轻度炎症、抑郁、肥胖和认知问题。 孩子们一般不太会有肠漏,孩子们是什么情况呢?脂肪吃多了,然后脂多糖在脂肪里边的载脂蛋白当中做了一个载体,混在脂肪里边进入了血液而变得有毒。成年人一般是因为有肠炎或者肠漏,你不吃脂肪,也会有这样一个情况。 脂多糖是全身低度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实际上,静脉内脂多糖在研究实验中经常用于引起炎症。 暴露于脂多糖会使啮齿动物和人类都表现出“疾病行为”,包括抑郁、认知功能受损和社交退缩。 脂多糖也被认为是西方饮食、大家想想西方饮食是什么?汉堡、薯条、炸鸡、可乐、啤酒这些对吧?脂多糖是炎症,肥胖,代谢紊乱之间的关键纽带。 脂多糖通常以非常低的水平存在于血液中。在某些感染中,脂多糖水平大量增加,导致败血症。脂多糖还会在肠道漏气或某些类型的脂肪时进入血液。 哪里有脂多糖? 脂多糖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上发现。革兰氏阴性细菌,例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,是一种经常引起健康问题并抵抗抗生素的细菌(另一方面,许多益生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)。革兰氏阴性细菌定居在呼吸道、泌尿道和胃肠道,包括口腔和肠道。在肠道中发现的浓度最大。 好的细菌和益生菌不含脂多糖,所以你们要拼命提高自己的好细菌和益生菌的比例。你就记住你的肠道里边就是一堵墙,好细菌长满了,坏细菌就待不住。 脂多糖如何破坏免疫系统 脂多糖是免疫系统的有效刺激剂。如果脂多糖残留在肠道中,不会激活免疫系统并造成伤害。脂多糖促进炎症的能力取决于其进入血液的能力。 除感染外,脂多糖可以从肠道进入血液的两种主要方法是“肠漏”和通过含脂肪的乳糜微粒。 所以多吃益生菌,减少食物在肠道里边的停留,快点把他们排出去,省得夜长梦多。 除了肠漏还有乳糜颗粒,乳糜颗粒是脂肪的转运体。负责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从肠道到血液的吸收和转移,脂多糖与乳糜微粒结合,可以通过肠壁携带到血液中。一旦进入血液,脂多糖可以刺激免疫细胞并通过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来引发炎症。 排毒脂多糖 肝脏是负责从血液中清除脂多糖的主要器官。大多数系统性脂多糖被肝中的库普弗细胞吸收,在其中被中和,然后在胆汁中排出。 肠道中的一种称为碱性磷酸酶的酶可以从脂多糖中除去磷酸基团,从而降低其发炎作用。如果酶水平较低,则分解的脂多糖较少,循环脂多糖水平升高。 控制脂多糖就要避免感染。不要忽视你们的口腔,口腔溃疡、牙周炎,不要嚼槟榔,还有啃一些坚硬的食物,也不要剔牙,因为这样的一些物质都会造成你的炎症,破坏你的黏膜屏障,一旦黏膜屏障被打破,就会造成一定量的脂多糖进入。量少是你的肝好,一旦肝脏上有问题,就会引发全身性的炎症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炎症,急性炎症带来的内在的摧毁性损伤。 另一项研究发现,阿司匹林引起的“渗出性肠病”并未导致血液中脂多糖水平升高。在小鼠当中肠漏会导致脂多糖升高和全身性炎症。 高脂餐的危害 在一项对40位肥胖患者的研究中,摄入50 g脂肪3小时后,血液和乳糜微粒中脂多糖的水平升高。短链和中链脂肪酸不提升脂多糖水平,因为是由门静脉直接吸收,并且不会导致形成乳糜微粒。 一个人的体内脂肪可能会影响其脂多糖水平对脂肪的反应。在一项针对16名男性的研究中,与正常体重的人相比,只有肥胖的人在摄入40克乳制品脂肪后餐后脂多糖水平更高。肥胖者的乳糜微粒比正常体重者的乳清脂多糖更饱和。 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胖人多炎,胖人百分之百有炎症,这就是个必然的结果。 饱和脂肪 高单不饱和脂肪饮食、低脂、复杂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脂,复杂碳水化合物饮食补充omega-3s相比,高饱和脂肪饮食增加了脂多糖水平。 在一项针对20名健康成年人的研究中,16克椰子油(82%的饱和脂肪)增加了脂多糖,但是食用Omega 3导致脂多糖反应降低。葡萄籽油(omega-6脂肪酸)的脂多糖没有增加。 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所以坚持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简单的饮食结构。减少酒精香烟、减少高热量饮食、减少压力,不让这些不良习惯破坏我们的肠道菌群,保证肠道菌群平衡健康,降低脂多糖水平。 很多人在崇尚健康生活。其实中国也是一样,会有一部分先行者走向健康区域,崇尚着这种健康领域当中的感受。但是我更希望利用互联网直播的这个平台,把这种知识慢慢的传递出去,原来疾病是这个样子。让大家理解,疾病的根源,也让大家学会无疾自愈的方法,多吃益生菌、补充欧米伽3、保证7大营养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、选择优质蛋白质。把这样的一些饮食中的小细节做到位,你们想要的健康结果就在你身边。
欢迎大家进杜院长直播间免费学习与咨询(V:m141351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