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春交替之际,气候多变。全国多地出现了“假春天”现象,气温骤升骤降。感冒、过敏、关节炎、胃肠病等内外疾病都开始发作。
从中医方面来说,冬主藏,春主生,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。可在初春,阳气依旧不足,倒春寒时常来袭,如过早减退衣服,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,从而受寒,产生各种疾病。
老话讲“二月休把棉衣撇,三月还有梨花雪”,只有适度的“春捂”,才能顺应阳气升发的养生需要,同时把疾病挡在体外。
01
“春捂”有门道
找到方法,百病不生
对于春捂,我们不能把它理解成多穿衣服那么简单,添衣保暖只是外在防护,更重要的是保证体内气血畅行。
气血运行不畅,就会体寒发冷,这种情况是穿多少衣服都无法改善的。相反,气血畅行,身体会自动发热,这样才能拥有防寒抗病的能力。
想要气血畅行除了需要通过内部调理,例如每天1-2杯的纯本原养,外部调理也是根本。
过去人们习惯用针灸、艾灸、贴膏药的方式来疏通经络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需要更加专业及便利的方式进行外部疏通经络,而集合艾灸、针灸、砭石、传统膏贴四效于一体的通络贴就是很好的外贴用品。
这种通络贴中含有泗滨砭石、蕲艾、红花和伸筋草等珍贵的原材料,具有疏通经络淤堵、缓解肌肉疲劳、解决气血不畅、排除湿气寒气等功效。
泗滨砭石在中医中属于上品砭石,它可以发出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,长期使用可以促进血液微循环,疏通经络、调理气血;蕲艾产自湖北省蕲春县,相比普通艾草更加温润有力;红花和伸筋草具有祛风散寒、除湿消肿、舒筋活络的作用。
02
“春捂”学问多
捂对部位,强身健体
使用通络贴时,一定要找准关键部位。只有“捂”对正确部位,对症下药,才能让身体变得更健康。
捂腰眼:暖肾阳,强健体
人体的阳气之本在肾,中医认为“腰为肾之府”,肾阳虚时腰部就会酸软怕冷、尿频尿急、精神容易困倦疲乏。将通络贴贴在腰眼处的肾俞穴上,可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。
捂肚脐:养阳气,助长寿
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,温暖这个穴位可以增强脾胃阳气。特别是一些胃部冰凉、爱腹泻的人,如果将通络贴贴在神阙穴上,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。
捂后背:升阳气,少感冒
中医认为,背为阳脉之海,是阳气汇集的地方。背部受寒,容易阳气不足,有碍升发;背部保暖,则可预防疾病,减少感冒几率。将通络贴贴在背部的大抒穴、风门穴上,能起到预防感冒,缓解咳嗽、发热症状等效果。
捂脚部:祛寒邪,身体壮
春天防寒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暖。都说“寒从脚下起”,只有脚暖,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。如果在脚部的涌泉穴上贴上通络贴,不但能舒筋活血,还有防止“春困”、减轻疲乏的作用。
除了贴通络贴之外,还建议大家晚上穿着通络袜睡觉。通络袜是一种将砭石、远红外等元素,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能量有效植入面料之中的养生袜。
通络袜中的远红外纤维负离子织物,能持久释放负离子并发射出易被人体吸收的生物波。
穿上这种通络袜,相当于给脚做了一次按摩,有刺激调理脏腑、疏通经络、增强新陈代谢等多种功效,最终能达到强身健体、祛除病邪的目的。
春捂是很多人从小听到大的养生常识。但要细究起来,大有学问,只有学会正确的“春捂”,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强身健体!